河南「三甲」医院数量首破40大关,都是谁,在哪里?

老蔡导医 [微博] 2018-04-16 10:45

  “三级甲等”医院是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官方认证的最高等级,是身份的象征,评上三甲,是对医院规模、名气、服务和技术的认可。对于患者来说,冲着三甲医院的牌子去看病,不会错。

  3月5日,河南省卫计委发文,批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成为“三级甲等”医院,这是除部队和中医院外,河南第40家三级甲等医院。

  什么是“三级甲等医院”?怎么评的?意味着什么?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什么用?老蔡给三甲医院来个大起底,一文说清、说透三甲医院。

  一、河南省“三级甲等”医院现状

  国家卫计委医院等级查询系统资料显示,目前收录的5472家医院中,三级甲等医院有705家,大约占了12.9%。

  就河南而言 ,系统可查三甲医院数量是24家,但据河南省卫计委文件,另外还有16家医院通过了“三级甲等”医院评审。

  国家卫计委-医院等级查询三甲医院名单如下:

  上边名单中,郑州的三甲医院有五家,分别为河南省人民医院、河南省肿瘤医院、郑大一附院、郑大五附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。

  3月10日,河南医政网发布了新一轮三甲医院名单,老蔡查看了三个文件,发现除了上述24家,河南另外还有16家三甲医院。

  2015年1月4日文件显示,经过评审、复核评审,批准了郑大一附院等10家医院为“三级甲等”医院,有效期为4年。

  2015年河南省卫计委批准三甲医院名单:

  2017年10月30日文件显示,经过评审、复核评审,批准信阳市中心医院等10家医院为“三级甲等”医院,有效期4年。

  2017年河南省卫计委批准三甲医院名单:

  2018年3月5日文件显示,经过评审,批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驻马店市中心内医院为“三级甲等”医院。

  2017年河南省卫计委批准三甲医院名单:

  综合国家卫计委网站和河南省卫计委文件统计,河南的三甲医院数量达到了40家,该统计不包括中医院和军队医院。

  除此之外,洛阳正骨、河南省中医药大学一附院、河南省中医院、河南省中医药大学三附院、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、郑州市骨科医院、郑州市中医院都属于“三级甲等”中医院。

  这样一算,郑州的三甲医院数量达到了16家。

  二、“三级甲等”医院意味着什么?

  “三甲”是所有医院的追求,评上三甲后,不仅象征着医院的规模、名气、服务和技术达到标准,还意味着医院有更多营收,医生有更好的待遇。

  三甲医院,基本上是国内医疗机构官方认证的最高等级,表明医院的医疗条件、技术和服务都是最好的。

  拿到“三甲医院”的牌子,可以吸引到更多优质资源,享有更多科研项目政策支持。对患者来说,三甲医院就是“大医院”,对病源也是一种保障。

  另外,医疗收费是跟医院等级挂钩的,所以三甲医院的收费标准更高,医生的收入、学术地位等也会相应提高。

  举个不太恰当的栗子,三甲医院的牌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不是“贵族”、“白富美”。

  三、“三级甲等”医院是怎么评的?

  目前我国医疗等级分为三级,由低到高分别为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。三级医院细分为特等、甲等、乙等、丙等和未定等。

  老蔡查了资料,好像没有官方认证的三级特等医院,“三甲”是目前我国医院的最高等级。

  医院等级的评审,大概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,中间陆续发布了几版评审标准,国家卫计委官网显示最新的是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(2011年版)》。

  根据河南省卫计委文件,河南省三甲医院审批依据的是原卫生部《医院评审暂行办法》和《河南省医院评审办法(试行)》。

  四、医院等级评定各方有不同声音

  凡事都有两面性,医院等级的评定可以说有利有弊,至于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,各方出现有不同声音。

  有医院管理者表示,给医院划分三六九等,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,不同等级医院的收入、学术地位、社会地位差距太大。

  也有相关研究学者说,城市将来是扁平化的结构,是医疗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,就不应该有什么三级。

  一些支持医院评审的管理者则称,医院评审可以体现这家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、医院发展建设方面的差距和进步空间,有了标准和规范,自然就有了方向。

  老蔡觉得,对医院进行评等,确实能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管理要求。

  不同等级医院所具有的医疗资源不同,服务、设施、人才、技术各有差距,有了各自不同的评审标准,就相当于给不同等级医院制定了发展的标准,摆脱以往放羊式的管理。

  老蔡大概浏览了下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的审评标准,标准中对医院的公益性、服务、患者安全、医疗质量、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。

  如果都能达标的话,显然对整体医疗的提升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  另外,与其说等级评审给不同等级医院造成了极大不公平,倒不如从另一个角度看,等级评审给医院指明了改进线路,给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晋升渠道。

  照着标准做,不说医院等级一定会提升,最起码医院整体水平会提高。

  当然,弊端肯定是有的,如增加了医院建设成本和服务成本;加大了临床工作人员的压力;评审过程中的透明度和第三方监督问题等。

  五、医院等级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用?

  患者得大病了,会说往“大医院”看,这里所谓的大医院,实际上就是对医院等级的直观反应。

  特别对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类疾病,整体来说,等级越高的医院救治能力越强,这也是跟医院评定标准对等的。

  所以“三甲”医院的牌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还是具有参考标准的,这点在以往,体现特别明显。

  医改之前,大医院患者云集、门庭若市,普通小病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,“三甲医院”牌子效应太盛。

  而基层医院,或者说等级较低医院,却无人问津、门可罗雀。

  这类现象确实是医院等级不同带来的结果,近两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医改,也在扭转这种现象,让“大医院”治“大病”,发挥三级医院的最大功效。

  而且,大医院也有短板,小医院也有特长,并非所有疾病都要往三级医院跑。

  医院等级只是参考,一般小病到社区诊所即可。